2014年北京地铁捷报频传“1年开通4线”铸就不平凡

2014/12/20 9:01:55


2014年是我院北京地铁设计工作大丰收的一年。1228日,北京市同时开通了地铁6号线二期、7号线、14号线东段、15号线西段等4线工程,所有工程都有我院的设计任务,这其中包含所有4线工程的供电系统、14号线综合监控系统、15号线综合监控系统及机电系统设计工作,可谓硕果累累!

6号线二期起点为一期终点草房站,穿越通州核心区,终点为潞城站。正线全长12.395公里,全部为地下线,共设8座地下车站。7号线西起北京西站,东至东五环焦化厂,全长23.67公里,全部为地下线,共设21座地下车站。14号线东段工程从金台路站向北至终点善各庄站,全长15.8公里。全部为地下线,共设12座地下车站。15号线西段工程西起清华东路向东至望京,线路全长10.2公里,全部为地下线,共设7座地下车站。

上述4线工程总计62.1公里、48个车站,各线采用的技术方案均有差别,且在1年内同期开通,给北京分院的设计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6号线二期采用了628辆编组车辆配置,最高运行速度100公里/小时,对供电系统供电能力及接触网的授流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号线采用628辆编组车辆配置,在北京首次采用了1500V接触轨供电方式。对于北京地铁建设方和运营方而言,已经应用750V接触轨供电技术几十年, 对于1500V接触轨设计要求更高。

14号线继西段试点应用中压逆变型再生电能利用装置的基础上,在东段、中段所有设置牵引变电所的车站均采用中压逆变型再生电能利用装置,在国内轨道交通领域尚属首次。此外,14号线FAS系统首次在地下车站站厅及站台公共区广泛采用吸气式感烟探测器,进一步提高了车站火灾检测灵敏性,同时也便于后期运营维护。

15号线西段采用426辆编组车辆配置,最高运行速度100公里/小时,机电系统、综合监控系统繁杂,与各专业接口配合量大。在施工设计过程中,我院总结经验,编制完成了钢铝复合接触轨的首部国家标准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填补了国内空白,统一了接触轨的技术参数和施工质量要求;车站管线分层、分专业排布,提高管线自身的美观度,便于检修;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采用有限元分析法,研制开发了上接触用分体式绝缘支座,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1年开通4线”开创我院同一个地区1年开通线路最高纪录。这4线工程分属两个不同的建设管理公司、两个不同的运营公司,受4个总体总包组管理,设计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为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项设计工作,北京分院统一制定开通线例会、问题反馈、技术管理等一系列制度,院副总工程师白雪莲及分院负责人多次深入现场办公,督促处理现场问题、提升现场服务,并在人力、物力方面给予重点保障。各相关设计人员积极配合完成各项设计任务,充分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及好评。

平凡铸就伟业,奉献孕育硕果。回首2014斗志昂扬,展望2015愿景辉煌。北京分院全体员工相信:通过坚持不懈的拼搏和一如既往的努力,我们将会在未来完成更多的优质设计工程!